《中药药理与临床》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1]。这门课程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和桥梁,但它的学习难度较大,药物较多,机制复杂,知识面广,内容枯燥。学好并掌握这门课程,仅仅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困难。混合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翻转课堂引入案例教学,课下学习与课上学习充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模式[2-3]。本研究尝试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药理学教学,把药理学课程中重要主题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并将案例教学与课下推送PPT或短视频或文献资料有机结合,对传统的药理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本研究通过对参与《药理学》课程学习的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长学制(七年及八年制)本科生进行混合式案例教学,并利用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
1 混合案例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施对象与方法
1.1 实施对象
选取2016年参加药理学课程学习的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长学制(七年及八年制)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293人)。
1.2 实施过程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根据药理学教学内容,指定几个重要主题(如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设计教学案例并提出讨论点(引导学生思考),制作关于本主题背景知识或重点内容的简短PPT或短视频或文献资料,提前一周将案例及相关资料发给学生。学生拿到案例后在PPT或资料的引导下查阅文献或与其他同学讨论、学习、制作汇报PPT。此外,发送案例资料的同时,我们会给学生提供授课教师邮箱或QQ号,方便学生与教师课前及时沟通、交流。
课上讨论阶段。课上通过小组案例汇报展示,小班讨论的方法来进行专题内容学习。每个小组推选1~2个代表阐述组内讨论结果,其他组内成员可适当进行补充。其余组的学生或授课教师可以质疑、提问,以加强对重要问题的理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解释争议大的问题,同时串讲本主题基本知识点,对于重点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归纳和总结。
课下复习阶段。课下学生可再次通过PPT或短视频或文献资料及书本巩固主题案例相关知识点,同时也可通过QQ或邮件与授课教师进行课后反馈、交流。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答疑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
评价调查阶段。课程学习结束后对纳入的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以初步评价教学效果。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93份,收回293份问卷,其中无效调查问卷(问卷出现大量信息缺失)为8份,最终纳入285份。采用SPSS 19.0软件纳入有效问卷并编码,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学生对混合式案例教学法接受程度的评价
混合式案例教学将课下学习和课上学习有机结合[4],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较大优势,但是其可接受程度尚未知晓。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七年制和八年制学生中有85.96%的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学院开设的案例教学的相关课程,对案例式教学有浓厚兴趣,有新鲜感;13.3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0.70%的学生不愿意,认为传统教学模式就很好。此外,有18.25%的学生对于课下通过PPT或短视频学习案例,独立思考后并在课堂上汇报自己想法这一新型案例教学模式非常喜欢且很感兴趣;58.95%的学生愿意尝试;16.1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6.67%的学生不喜欢,不愿意配合。这些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愿意参与混合式案例教学,这一新教学模式在学生中接受程度相当高。对于不愿意参与混合式案例教学课程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去了解他们的想法,从而完善和优化此种教学模式。
2.2 学生对案例教学方式的评价
案例教学的方式在混合案例教学的实施中十分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方式也有不同的看法。七年和八年制学生中,有51.93%的学生最喜欢的案例教学方式是现场讨论(即现场发案例,现场讨论);41.05%的学生最喜欢的案例教学方式是课下学习和思考,课上讨论(即混合式案例教学模式);5.26%的学生喜欢书面回答,教师进行综合评讲(传统案例教学模式);1.75%的学生喜欢纯教师讲解,并给出最佳答案(传统教学模式)。此调查结果说明,与传统教学模式(书面回答或纯教师讲解,并给出最佳答案)相比,混合式案例教学模式(课下学习和思考,课上讨论)更受欢迎。但较多学生也选择更喜欢现场讨论,他们认为混合式案例教学法中思考及讨论占用课下时间过长,增加学习负担。这是混合式案例教学的不足之处,提示今后教师制作的案例、视频及资料应短而精,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重点,学习并思考;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适度的思考及讨论时间,允许学生课上查资料;合理安排课程,从而减轻学生课下学习的负担。
上一篇:人文素质教育在药理教学中的融入实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