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与临床

“中药零食”经常吃会坏事 

来源:中药药理与临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4

  目录:

  第一章:“中药零食”不可长期吃

  第二章:补药不是营养药

  第三章:冬虫夏草怎么吃

  编者按:现在很多办公室的美眉们都喜欢吃中药零食,认为这样既可以对身体有好处,又不会增加脂肪。事实上中药零食长期吃对身体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下面大家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药零食”不可长期吃

  龟苓膏、乌梅汁、凉茶……是很多人喜爱吃的清热祛暑小食品。然而尽管披着普通食品的外衣,这些食物由于含有某些中药成分,并非人人适宜。

  ※不能寄望于治病※

  调查发现,添加中药成分的普通食品并不少见,如添加了茯苓、金银花、蒲公英等成分的龟苓膏;添加了乌梅的乌梅汁、加了金银花等成分的凉茶;加了阿胶的蜜枣等。这些添加了中药成分的食品大多有“去火”、“祛暑”、“美容滋养”等功效说明的字眼。

  对于这些食品,专家表示,其中添加的中药成分应该属于卫生部规定的药食同源范围内的可添加物品。所谓药食同源,即可药可食。因为加了中药,这些食品甚至被人们称为”中药零食”!但归根结底它们的功效无法与药品相比;不能寄希望于通过吃这些零食来达到某些治疗的目的。

  ※产品说明欠完善※

  既然是加了中药成分的食品,自然有相应的适宜人群。不过,观察市场上各类加中药零食的包装可以发现,很少有厂家标注出适宜人群,其中中药的具体成分和含量也很少有明确标注。

  我国保健食品相关条例明文规定,保健食品必须要标清保健作用、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及适宜的食用员等。但这些食物不属于保健食品范畴,因此很少有标注。不过,不少含中药的食品中甚至添加了几种中药,此时的情况此添加单一中药成分的情况更为复杂,因此普通消费者很难辨明这种食品到底是否适宜自身,是否能够长期食用等。

  因此专家建议,厂家不妨把食品说明做得再细致一些,标明食品的成分含量以及非适宜人群。另外,如果长期食用某些含中药成分的普通食品,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盲目食用会伤身※

  龟苓膏清热解毒还能祛痘?很多人都认为龟苓膏是美容养颜的圣品,通常会在家中备上几盒。有些人将阿胶蜜枣当做补血良品,没事就吃上几粒。然而,这些被当傲保养品每天服用的食物,有时候却会

  让人闷肚子、上火。

  这些食物中毕竟添加了中药成分,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时也要看体质,如凉荼适宜体质温热的人,如常急躁上火、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大便于结不畅的人,体质寒凉的人则不适宜多饮。龟苓膏适宜口干、烦躁、面部痤疮、习惯性便秘者,但因其性质寒凉,脾胃虚弱者、生理期的女性以及孕妇不宜多食。阿胶蜜枣能补血,适合气虚或血虚体质的人食用,但甜腻难消化,多吃易上火,一天食用应不多于10颗。薄荷糖可以清咽利喉、去除异味,但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酸梅汤能消暑、驱除疲劳,但发热及肠炎初期的患者以及生理期的女性、产前产后的女性均不宜饮用。黑芝麻糊可润脏美肤,但慢性肠炎及腹泻者要远离它。

  此外,不少老年人认为茯苓饼能健脾胃,但市面上的产品通常含糖量较高,所以血糖偏高者不宜食用。

  补药不是营养药

  很多人喜欢进补,主要原困是把补药当成一种特殊的营养品,认为无论什么人经常服用可以强身健体益寿。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补药”属中医药学术语,跟现代医药学中的营养药不同。中药学把能补益正气,扶助虚弱,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益药。一是用于病后正气受损,用以改善虚弱的症状,促进机体恢复健康;二是用于正虚邪盛或病邪未尽,正气已损的虚实夹杂之证,配合祛邪(攻泻)药,以扶正祛邪,治愈疾病。补药是治病的,若无疾病,而用其达到“无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则不适宜,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即使有病,未见虚征,一般也当忌用。例如,症见脘腹胀满,属饮食积滞者,若用益气补脾的人参、党参之类,则反致腹满益盛。此时惟有用消食导滞的神曲、山楂、陈皮之类,方能见效。

  现在药理研究证实,补药扶正的效果,主要是通过调整与增强机体的某种生理功能,使各种机能保持相对平衡与稳定来实现的。补药分为补气、补血、补阳和补阴四类。其中补气与补阳药多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抗疲劳、强心、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胃肠分泌、增强肌力等作用,如人参、鹿茸等;有些尚有增强性机能的功效。补血与补阴药多具有抗贫血或强心,改善血液循环及降低血脂或血糖等作用,如当归、首乌、麦冬等。

上一篇:中医提醒 中药滥用不补身反害健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