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与临床

浅析中药汉西翻译过程中的直译与意译 

来源:中药药理与临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31

近年来,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移民海外。西班牙是拥有大量移民的欧洲国家,根据西班牙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移民人口数量已达到二十万七千人,他们的到来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在这个官方语言非其母语的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成为了两国人民沟通交流的巨大障碍,其中求医问药便是一大难题。由于国人有吃中药的习惯,在问诊过程中很有可能向西班牙医生提及,如果医生了解中药的成分及作用,就可以结合其特性给病人开具相应处方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以笔者做陪同翻译的经验看来,此类现象并不少见。虽然许多人愿意求助于会西班牙语的亲朋好友陪同就医,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翻译培训以及相关术语储备,他们很难为医患双方提供高质量的口译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西班牙就已经衍生出相应的专业翻译职业和培训课程,即公共服务领域的笔译和口译。目前许多中国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为中国移民提供必要的援助服务。本文将从医疗方面切入,通过梳理翻译中药名称时所产生的问题,对比直译与意译两种翻译方法,探讨解决此类翻译问题的方案以便优化翻译质量,供译员参考。

要研究中药的翻译,首先要面对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中药?中药在西班牙的普及程度如何?中药翻译译什么?根据笔者的实地调查结果,在西班牙的书店里关于中药及中医理论的书籍并不在少数。可以说,包括医生群体在内的相当一部分西班牙人对中药有一定的了解。中药是在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而中医是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并非像西医一样用显微镜研究病毒细菌如何侵入人体,而是研究人体各个系统间的平衡。中药的命名在西方人看来也带有一丝神秘色彩,其形式并不单一,可根据药物成分、产地、气味、颜色、功效、生长季节甚至研发者姓名来命名,例如二陈汤、仙方活命饮等。

一般来说,中药名称有几种常见的翻译方法。一是照搬拼音,例如逍遥散由薄荷,生姜,牡丹,柴胡等组成,用于治疗肝郁。如只引用其拼音,医生对于其成分作用一无所知,这对医患交流实则并无帮助。此外,中药的名称与我国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仅按字面直译会导致其含义被曲解。例如五虎散,由当归、红花、防风、天南星、白芷五种成分组成,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在这里“虎”字是表达药物功效强大的隐喻,若直译为polvo de cinco tigres,并不能体现其中隐含的文化意义。且医生会以为该药是用五只老虎做成的粉,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与此相比,植物学名称是一种非常准确的翻译方式,如板蓝根译为Radix Isatidis,便可以明确其生物属性。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其《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写道:“翻译就是从语义到风格在译语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原语的信息。”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他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退居其次。因此在翻译中药时我们往往采用意译的方法。为完善中药名称的翻译,笔者在西班牙搜集了相关书籍以便借鉴。在La biblia de la medicina china一书中就采用了意译法介绍中药,如六味地黄丸译为las píldoras de seis ingredientes con rehmannia。通过此方法,西班牙医生可以掌握基本信息,例如主要成份和药物形式。再如归脾汤,译为 La infusión para fortalecer el corazón y el bazo,清楚地表达了其补心养脾的功效。但为了优化翻译质量,我们可以将二者结合,在翻译中同时体现成分和作用,即las píldoras de seis ingredientes con rehmannia para nutrir el yin del ri?ón y del hígado。

翻译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简单转换,而是文化之间的跨越。在这里,语言被看作是文化的载体,由于两种语言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所以没有绝对的等值。在翻译的过程中总会因为一些差异而产生不可译性,这就允许我们修改或者解释原文的意思。为了使西班牙人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中国患者,译员需要结合多种翻译形式完整表达药物信息,如药物的形态、成分和功效等。如果遇到医生对中医药文化一无所知的情况,这种解释将是一种实用的翻译方法。

[1]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上一篇:耄耋老人与他的慈善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