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与临床

对影响中药药理因素分析 

来源:中药药理与临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8

1 药物因素

1.1 中药基原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中药大多数属于天然药,其中又大多是植物药,由于产地不同,直接影响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中药材绝大多数是中国自产的,少数为移植或进口的。在品种上,历代本草著作中屡有增加。不少本草书中指出了历史上中药品种的混乱情况。例如,目前全国用的贯众、独活、厚朴等中药,就来源于20多种不同种属植物。而且,同名异物的现象也很普遍。由于品种不清,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药理作用均有差异。

1.2 采收季节及药用部位的影响

不同植物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故采药时间及采收方式则随着中药的品种和人药部位而有不同。有效成分的含量随不同生长季节及不同人药部位而异,如槐花在花蕾时芦丁含量最高,青篙中青篙素的含量以7月中至8月中花蕾出现前为高峰,应在开花前采收,臭梧桐有降血压作用,在五月开花前采摘的叶,对动物的降压作用强,开花后所采集的叶,降压作用减弱。各地所产白参、红参的不同部位的人参皂贰含量,也有较大差异。

1.3 中药产地影响

药材产地对药物质量和疗效有着直接关系,中药之中大部分为植物药,自然生长环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各地区的土壤、水质、气候、雨量等自然条件都能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生态过程。产地不同,同一植物所含有效成分不完全相同,从而使药理作用有别,临床疗效不稳定。如长白山的野山参,东北各省与朝鲜、日本的园参,不但含人参总皂贰的量不同,而不同皂贰单体的含量也不一样。又如人参茎叶中皂贰含量在吉林省七个产地所得样品,含量差别相当悬殊。不同产地及不同加工方法,人参提取物的量也不同。

1.4 贮藏条件的影响

在贮藏中药时,由于贮藏不当而导致中药出现虫蛀、走油、变质、霉烂等情况无疑会对中药的医疗质量以及物理作用造成影响。此外,贮藏不当也会导致含挥发油的药材出现会发、分解或氧化现象,从而使得药物药效大打折扣。不仅如此,即便贮藏妥当,但由于存放时间过长,部分中药也会因为被酶分解,而导致药物作用下降的情况出现。

1.5 炮制的影响

炮制前后,药材的质和量会有所变化,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可因之不同。

(1)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有的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则须通过炮制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使服用后不致产生不良反应。如生半夏的毒性作用主要对眼、咽喉、胃肠等薪膜的刺激,口服能令人呕吐,并能造成失音,炮制后则有降逆止呕作用。

(2)炮制可以增强药效。如蜜炙款冬花,由于蜂蜜的协同作用,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作用。杜仲含大量杜仲胶,生杜仲煎出的有效成分极少,炮制后则胶质破坏,故炒杜仲煎剂降低血压较生者为强。

(3)改变药材成分的组成。如生大黄主要有泻下作用,炮制后的制大黄却出现较强抗菌作用。因生大黄的致泻成分以结合状态的葱酿衍生物为主,其中仅有小部分处于有利状态。而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等游离葱醒实抗菌成分,没有致泻作用。何首乌中也含结合性葱酿衍生物,炮制后可促使结合性葱醒衍生物游离。

(4)破坏无效成分,保存有效成分。有的中药所含成分是酶和贰,贰为有效成分,在酶的作用下易水解破坏,如苦杏仁试和杏仁酶同时存在,在人汤剂煎煮过程中,有一段时间的温度适宜酶的活动,,使杏仁贰迅速酶解成氢氰酸挥发损失掉,炮制品中的杏仁酶因在炮制时大部分被破坏,故煎剂中的苦杏仁贰的含量高于生品,从而保证药材的疗效。

1.6 剂型和制剂的影响

同一种中药制成不同剂型,由于制造工艺和给药途径不同,往往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血液浓度,直接关系到药理作用的强弱。如积实或者青皮煎剂口服未见升高血压记载,但制成注射剂静脉注射,却出现强大的升压作用。同一中药或复方,即使剂量相等、剂型相同,但由于各药厂生产制剂的工艺不同,疗效和毒性也往往有所区别,甚至同厂不同批号的产品,也不尽相同。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其有效成分在血液中浓度的高低及其作用强度呈依赖关系。剂量过小,不出现效应;剂量过大,又可能出现中毒症状,所以剂型和制剂对中药药理作用也有重要的影响。

上一篇:中药治疗代谢相关性糖尿病心肌病的现在研究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