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与临床

中药专业中药药理学科群发展模式的探讨 

来源:中药药理与临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0

“学科群”是指若干具有相同级次的学科点的集合,以形成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多学科有机综合体[1]。学科群建设是学科建设新趋势,中药专业是一个涉及中医学、化学、药学、现代医学等的交叉学科,课题组最早提出将中药化学各学科与中药药理学结合起来,组建中药药理学科群,学科群遵循“化药结合,相互促进,积累发展,求实创新”的理念,坚持中药化学与中药药理学相结合的发展思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凝练科研方向,带动各学科共同发展,对中药专业的学科建设、团队建设以及培养目标的实现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就中药药理学科群构建的相关经验与成果进行了总结。 一、中药药理学科群构建的意义 学科建设是高校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高校各项建设的核心。近些年来,随着学科自身发展的逻辑和现实社会的要求,人们已经在学科群的层面上认识、讨论和建设学科[2],学科群是学科综合化发展的新趋势,中药专业中药药理学科群的建设对中药专业的发展有着较为显著的现实意义。中药专业本身就是一门交叉与实验性的学科,各类化学课是专业基础课,多门基础化学课的学习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为后续中药化学、中药分析等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中药药理学既是中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桥梁性学科,是化学与生命科学的桥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中药药理学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最富活力的结合点,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前沿阵地[3]。化学与中药药理学密不可分,中医药的现代化与中药新药的研发同样需要中药化学与中药药理学相结合。课题组在不断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逐步意识到学科群构建的重要性,历经十几载的探索,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进行各项中医药相关的科研活动,逐步构建了中药药理学科群,为学科群中各学科的发展、中药专业的学科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构建中药药理学科群的具体实践 (一)组建学科团队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才成长规律,重视梯队建设,关注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形成了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实现了各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联合,使人力资源进一步整合,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组织模式。 对团队中的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资深教师传、帮、带作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快其成长步伐。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及学术研讨,拓宽对外交流渠道,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先后与省内外多家兄弟院校、知名药企等进行交流、合作,拓宽视野。 (二)整合教学资源 整合教学资源,统筹兼顾,协调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使教学调控更具系统化和可操纵性,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升学科群档次,促进各学科共同发展。将中药药理知识渗透到化学课堂,使乏味的基础化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实现了各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联合,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集中教学资源,建成了学科群网络教学平台[4,5],平台内设立科学研究、教育资源及论坛等模块,科学研究模块内含中药药物信息、中药化学成分、中药毒理、中药药理实验、实验动物信息、相关文献等,供研究人员查询;教育模块主要提供各学科学习资源,如中药药理主要教材、名家讲义和视频教程、药理实验操作及视频等信息,供教师和学生学习;论坛为学习交流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师生交流的新方式。 重视教学研究,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先后对各学科的实验教学及考试环节等进行了改革的探索[6~8],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结合实验室开放,将传统验证性实验改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中药药理学》在中药专业学生中率先实行考试改革,将传统的闭卷笔试改为综合评价,在学期末举行创新性论文宣讲活动并出版学生论文集,这些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升科研水平 科学研究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唯一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在本科学生中实行导师制,通过开放实验室、实施设计性实验、参与教师课题等途径,使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通过组织中药专业学生“中药药学基本技能大赛”,检验和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团队中的研究生在完成专题过程中涉猎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拓宽了研究生的专业口径。 一个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其科研的创新能力。中药药理学科群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使科研资源得到了更好的整合,显著提升了科研效率。学科群的发展也促进了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产生了新的学科增长点,在不断发展中凝练出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中药复方药理、中药体内分析与药代动力学研究三个研究方向。 三、中药药理学科群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一)促进了学科群各学科发展 中医药现代化飞速发展,学科划分越来越细,但同时又衍生出了很多交叉综合性学科。中药药理学科群的诞生,将中药专业的相关化学基础课、中药化学与中药制剂分析等专业课与中药药理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科间的相互协作,有利于群体效应的发挥,同时也起到了优化学科结构、拓宽学科领域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为整个中药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教研水平 学科群内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相互交流,拓宽了青年教师的知识面,多学科融合交流所产生的交叉知识有利于教师贯穿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活跃教学气氛,提升教学质量。学科群内不同的学术思想相互交流,不同的研究方法相互借鉴,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学科群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有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也为教师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科寻求到了发展的方向,教师教研素质的提高都为本科生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课堂授课过程中将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例如在中药化学授课中将一类中药成分的药理作用简单介绍,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实课堂内容;在中药药理授课中,将发挥药理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介绍,可与中药化学课内容相呼应,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另外,通过对本科学生实行导师制,开放实验室、实施设计性实验、参与教师课题等途径,使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 四、创新点 本课题在我校首次开展学科群建设的尝试,体会到只有营造出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氛围,找准学科建设的途径,坚持不懈,积累沉淀,求实创新,才能实现自身发展。 本课题不仅为我校中药专业的学科建设积累了经验,同时也为我省乃至全国同类学科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五、展望 中药药理学科群建设团队在我校首次开展学科群建设的尝试,取得了系列成果并推广应用于教学、科研实践中。中药药理学科群教学团队历经15载的发展,在学科群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组建教学团队、整合教学与科研资源、凝练科研方向等方面的探索,促进了各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联合,实现了学科的自我发展,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了中药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为我校中药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动性作用。

上一篇:基于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中药药理学第二
下一篇:没有了